作者:安傑.薩普科夫斯基 (Andrzej Sapkowski) 譯者:林蔚昀 出版社:蓋亞文化 出版日期:2012/03/19 |
《命運之劍》依舊是短篇故事的合集,然而和上一本不同的是,這些故事在具有獨立的主題之餘,劇情之間又彼此連結,亞斯克爾和葉妮芙在這裡更成了常駐角色,在各則故事間時不時穿插著他們的身影。不過這本筆調卻比上一本沉重得多,因為故事重心不再放在那些奇特的怪物身上,而是更專注於處理人物的互動與外在世界的衝突所帶來的無力感,呈現出層次豐富卻陰鬱的氛圍。其實這本短篇的六則故事大多相當精彩,而我個人更喜歡<可能的極限>、<冰的碎片>和<比那更多的東西>這三篇。
作為本書開篇第一則故事,<可能的極限>有著輕鬆幽默的語調,同時也令人感到希望滿滿。金龍本身的存在推翻了傑洛特對自然定律的既有概念,應該只存在於人們口中的傳奇生物此刻竟活生生的站在他面前,他們甚至還一起快樂地在某個大浴桶內進行了不可描述的人妖互動。
「如果真的有,那牠就會碰上所有突變都會碰上的命運。」獵魔士別過頭說:「牠不太一樣,以致於無法延續下去。」同樣生為變種且不容於自然界的傑洛特,對金龍這樣的存在有著悲觀的想像。他相信即使這樣的生物曾經存在過,也會因為無法自然條件的限制而絕跡在這個世上。就像不能生育的獵魔士正漸漸消失在這個世間一樣。
然而金龍是確確實實地存在,牠甚至還在故事末端找到了延續生命的寶藏 —— 一隻灰綠色的龍寶寶,這樣的奇蹟多少推翻了傑洛特和葉妮芙的消極信念。金龍向傑洛特證明了生命沒有可能的極限,甚至告訴傑洛特,即使異於常人,他也有找到延續生命的機會。就連葉妮芙也因為金龍而找到了懷抱希望的力量,即使金龍卻告訴她,她與傑洛特在一起什麼結果也不會有,她仍想樂觀地相信——不管她相信的是自己與傑洛特的愛情也好、可以恢復孕育孩子的能力也好,這些可能的極限依舊存在,只是還在遠方。
而在本書的最後,傑洛特確實找到了奇莉,他的命運與未來。這兩則故事的首尾呼應多少降低了一些本書陰鬱的基調。
<冰的碎片>個人覺得這篇的對白很精彩,經得起反覆推敲。葉妮芙借用了冬之女王的故事闡述自己的愛情觀,她不諱言自己是個需要溫暖的人,所以她每年會邂逅不同的人,並在他們身上撒下冰的碎片,希望他們能夠融化那道碎冰,令她能夠得到溫暖。然而被那些碎冰擊中的人們,眼中卻再也容不下白雪以外的顏色,他們只看得見他們憧憬中的冬之女王,他們並不知道,在冰雪融化後,冬之女王也只是個渴求溫暖的普通女人。
「溫暖會融化你體內那被我刺進去的冰。」她悄聲說:「同時魔法會化成點點碎片,而那時你會看到我真正的模樣。」
伊斯催德,葉妮芙的另一位情人與知己,他也是中了那道冰的碎片的人。原本葉妮芙以為伊斯催德只是想與她維持情人關係,所以最初葉妮芙只創造了一隻紅隼準備結束她與伊斯催德的關係。可是,沒想到伊斯催德對不能孕育的她求婚了,這使得葉妮芙不得不開始考慮這段關係,畢竟,伊斯催德是有機會完成她最深切的願望——可以帶給她一個孩子。
就在葉妮芙仍在猶豫未決的期間,傑洛特和伊斯催德發現了彼此的存在。其實這裡我多少覺得葉妮芙是有意讓傑洛特發現她和伊斯催德的關係,好藉此讓他看到冬之女王的真實面貌,看傑洛特是否能接受這樣的自己,還是只能容下他眼中那完美卻不存在的冬之女王。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葉妮芙知道自己不愛伊斯催德,所以她早早準備了他的紅隼。但葉妮芙不能肯定傑洛特到底愛不愛這樣的自己,她和傑洛特不像她和伊斯催德一樣不需要語言就能理解彼此,相反的,傑洛特的話語(承諾)對她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如果她放棄伊斯催德而選擇和傑洛特在一起,那就代表她必須要放棄自己想要有孩子的願望,還要承擔傑洛特時不時離開她的風險,就像傑洛特第一次無預警地一聲不響把她丟下一樣。
「那就快駕著那些白馬,葉,到北方去,到那冰雪永遠不會融化的地方,就讓它永遠都不要融化。我想以最快的速度到達你那用冰塊做成的城堡。」
「那座城堡不存在。葉妮芙的嘴唇顫抖、扭曲。」她說:「它只是個象徵,而我們的雪橇只是在追尋一個擁有不可能完成的夢想。因為我,最渴望的是溫暖,這就是我的秘密。……」傑洛特在完美強大的伊斯催德面前喪失了自信心,害怕葉妮芙在他坦承自己的感覺後會離開自己、害怕那道冰之碎片只會徒留遺憾,所以他下意識不敢承認自己愛葉妮芙,還用細胞記憶說來逃避對葉妮芙的感情。直到他在後面的<一點犧牲>故事中,傑洛特才明白了葉妮芙早已經選擇了他並願意為他做出莫大的犧牲,可是這時已經為時已晚。
伊斯催德的真相是,他無法融化葉妮芙的冰之碎片;而傑洛特的真相是,他不願融化葉妮芙的冰之碎片。
<比那更多的東西>這篇結構有點複雜,受了傷的傑洛特不斷在現實與夢境(或過去的記憶)中來回沉浮,我覺得這篇是所有故事中最壓抑也最精彩的一篇。這些夢境讓我們看到命運為傑洛特帶來的層層恐懼,彷彿緊緊扼住他喉嚨的劍柄,如影隨形。
對傑洛特來說命運是飄渺虛無的東西,就如同他對信仰抱持的態度一樣——不確定、懷疑它是否具有意義。因為他和葉妮芙的相遇也是命運之一,金龍說過他們兩個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但卻什麼結果也不能擁有。既然命運使他們相遇,那又為何讓他們分離?這是命運對他開的玩笑嗎?因此他不信任命運。
「只有未來的獵魔士才要冒險嗎?生命充滿了風險,生命中也有篩選,傑洛特。可怕的意外、疾病、戰爭篩選著我們,反抗命運和服從命運是一樣的冒險。」
後來傑洛特之所以選擇不帶走他的驚奇之子,也是源於他對命運的不信任。傑洛特自己成為獵魔士僅僅是意外,他相信自己只是個需要經過層層試煉才能成為獵魔士的平凡棄兒,而不是出於命運的意志。這樣的他有什麼資格帶走他人的孩子,讓他成為自己的命運?在受傷期間,他和自己的生母維瑟娜相遇了,他質問她是否相信命運,想藉此確認是否是命運使然,他才成為獵魔士。但維瑟娜沒有給他答案。
傑洛特個人的經歷使他對命運感到消極,與其盲目服從命運,他須要有更多的什麼來支撐他做出這個決定。安傑沒有在故事中確切說明所謂「比那更多的東西」到底是什麼,但在上一本<理智的聲音II>中,南娜卡和傑洛特所討論的「信仰」的力量,我認為這和傑洛特對命運的態度有異曲同工之妙。
「妳不覺得,」傑洛特微笑,「我對催眠的懷疑從一開始據決定了它的成敗嗎?」
「不,我不這麼認為,你知道為什麼嗎?」
「不知道。」
南娜卡靠近獵魔士,看著他的眼睛,淡色上掛著奇異的微笑。
「我倒真想可能看,懷疑是否具有任何力量。
(“Because it would be the first proof I’ve ever heard of that a lack of faith has any kind of power at all.”)」
傑洛特對命運的懷疑使他不敢輕易接受展開在他眼前的這條名為命運的道路,他認為,在他心中的這點懷疑不只會引領他走向毀滅,連帶他身邊的人也會一同遭殃。所以不論比那更多的東西是什麼,是一連串的巧合也好,或是對對方的關心也好,只要消除他這些擔憂與疑慮,他就能夠走上這條命運之路。
而最後傑洛特與奇莉那奇蹟般的重逢——在當時的亂世下,一個無依無靠的小女孩在各種兵荒馬亂(包括那座危險的布洛奇隆叢林)中生存下來,不是奇蹟還能是什麼——證實了奇莉本身即是如同命運般的存在。傑洛特發現自己對奇莉的關心是發自於內心的、重逢瞬間他是狂喜的,這個屬於他的命運之子告訴他,她一直在等著自己,就在他決定守護奇莉的這一刻開始,奇莉不再只是他的命運,而是已經超越命運般的存在。
對我來說,閱讀這些需要不斷思辨的寓言式短篇是一種享受,這兩本獵魔士短篇不像一般的奇幻冒險故事著重於劇情的發展,將所有該說未說的都直白地攤在陽光底下。相反的,安傑的獵魔士著重的是人物的內在信念與感情和現實世界的衝突,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同時也是在尋找我們心中自己的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